硕博过度扩张,让高等教育头重脚轻

2023-03-24 11:47:56 来源:谭浩俊

硕博过度扩张,让高等教育头重脚轻

3月23日,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,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24.25万人,比上年增长5.61%。2022年,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.6%,比上年提高1.8个百分点。与之相对应的是,某一线城市“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”的新闻,让本科生们顿时有一种被踩在脚下的感觉。

我不知道,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,会不会形成本科生、硕士生和博士生之间的“倒金字塔”格局,亦即博士生数量最多,本科生数量最少。真的出现这样的格局,也就预示着高等教育彻底失败了。今后,本科生可能比博士生更加受用人单位关注,反而成了稀缺品了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也许有人会说,博士生多不是更好吗?说明教育水平提高了呀。殊不知,教育历来就应当像“金字塔”一样,越到上面人数越少,而不是“倒金字塔”,最底一级的人数越来越少。因为,不管教育水平提高到什么程度,也不管高等教育发展到什么时候,“金字塔”格局都是不能变的,也是不能打破的。打破了,问题就严重了,说明教育资源被滥用了,文凭被大量注水了,甚至使用了大量的激素和催化剂。

事实也是,哪一领域的科研成果不是越到顶尖成功的概率越小,能够拿出的成果也越少。教育也是如此,真正的顶尖人才,不可能那么多。而博士在高等教育当中,就是“金字塔”的塔尖,而不是塔基。把博士生越做越多,做成塔基了,那高等教育就头重脚轻了,高等教育的“金字塔”就要倒塌了。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为能力和水平而努力,而只会为了文凭而拼命。

没有能力和水平做支撑的文凭,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?这样的文凭再多,又对人才培养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?这也难怪,本科生们的焦虑越来越强,对前途越来越没有信心了。因为,站在他们面前的硕士生和博士生,已经排着长长的队了,什么时候能够轮到他们本科生呢?

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,当然与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思路有关,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考核办法有关,与高等学校的功利性有关。因为,在很多考核指标和评价指标中,硕博毕业生的数量和比重,都是衡量一所大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,继而导致高等学校不得不为了适应教育部门的考核评价办法,去盲目发展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。实际上,相当一部分高校,根本不具备硕士和博士教育的条件,尤其是博士教育,差距很大。但是,为了需要,也都在扩大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,结果,这样教出来的硕士生和博士生,有怎样的水平,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
这也意味着,对相当一部分高校来说,已经不是在培养人才,不是在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,而是在印发硕士生和博士生文凭,是文凭制造大学,而不是人才培育基地。很多硕士生和博士生,能力和水平可能还不如本科生。某大型工程机械企业,就在末位淘汰制中,三年内淘汰了5位博士生。博士生被淘汰,可能很多人难以相信。而事实就是如此,所谓的博士生,真的没有展现出博士的能力和水平,也就只能被淘汰。

高等教育不是比文凭的,也不是看有多少硕士生和博士生,而是要看能够培养出多少真正有能力和水平的人才,特别是行业领军人才。如果把过多的资源放在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扩招上,而不注重培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,这样的教育体制,就需要改革。

而高等学校出现这样的现象,与公务员考核机制、人才选拔机制、干部任用机制、企业人才引进机制存在问题密不可分。无论是什么岗位,也无论能力大小,都把文凭作为报考、选拔、引进的最主要手段,非硕士生不能报考公务员,甚至一些中小学老师也要硕士生、博士生,以至于清华、北大的博士生,且不是教育专业,也不是公共管理专业等,跑到深圳当小学教师、当街道工作人员,结果呢,能够称职的数量很少。殊不知,那些真正在基层锻炼过的人,学的是教育专业的学生,才具备基层工作经验,当老师的资格。

考公等如此,高等学校又怎么可能不围着文凭转,围着硕士、博士毕业生转呢?最终,硕士生和博士生泛滥,本科生就只能送外卖、跑快递了。而所谓的硕士生、博士生,由于大多是催熟的、注水的、打了激素的,又能证明什么呢?能称作人才吗?身边的高文凭者千千万,能够称得上人才的屈指可数。这就是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,也是人才培养的缺陷。

标签:

为您推荐

新闻快讯